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仁合公益与法律研究中心  (http://shuanglilaw.com/bbs/index.asp)
--  法律人  (http://shuanglilaw.com/bbs/list.asp?boardid=5)
----  我们是怎样的一块砖  (http://shuanglilaw.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1530)

--  作者:黄献华律师
--  发布时间:2010-4-9 8:54:55
--  我们是怎样的一块砖
我们是怎样的一块砖
  ——出访巴西12日小记
  □ 陈 旗
                                                        2010-4-9  来源:人民法院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宪法法院门前蒙住双眼的女神。
  宪法法院门前的流水象征人民的泪水,提醒法官体恤人民之疾苦。

  今年3月1日至12日,笔者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在巴西举行的首届“金砖四国”法官交流论坛。为期两周的论坛,“金砖四国”成员俄罗斯、印度、巴西、中国的法官代表就各自司法制度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金砖四国

  如同各种中外司法论坛一样,不同国家法官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学术偏好,如同他们的生物学特征。在“金砖四国”里,俄罗斯是最白的那块砖,印度最黑,巴西是迷人的棕色与混搭,而中国,取了中庸。这4块砖被学者码在一起,尽管颜色不同,但就地理和经济发展特征而言,它们具有相同或近似的大小与质地,因此具有最强的粘合力,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基石。

  为促进共同发展,4国都表现出了加强合作的愿望,包括司法交流。国内司法界常常有两种倾向,一是否定自身制度的优越性,在面对域外经验时缺乏自信;二是无视自身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在面对域外经验时缺乏胸怀。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将现实与其所在的土壤割断开来,都将立场与态度割断开来,从而妨碍真知的获得。

  在我看来,国际交流的目的并非我们获得多少知识,或者向别人灌输多少知识,更不是争论优劣长短,而是通过知识互换,理解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文化以及传统,寻求理解、尊重与借鉴的可能。毫无疑问,在“金砖四国”软机制中,任何一块砖都有分量,但都来自于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分子形式,以及不同的文化黏合剂。合作之前,需要理解与认同。

  司法审判与能动主义

  在“金砖四国”里,巴西显然是我们了解最少的一块砖。10天的会议,巴西法官全方位地介绍了国家的司法实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点。

  一是司法公开。宪法法院现任院长门德斯大法官创立了法院自己的电视台(TV JUSTICE),直播宪法案件的审理以及大法官的辩论,公民可以从电视上直观感受法官的个性、品位、才思甚至偏见。TJ电视台的所有节目由法院专门部门制作,直接对接民意。在强大的公开压力下,法官必须表现得更加强大、自信、勇敢。我们旁听了一段大法官开庭,听了法官们的发言,现场感受了他们的风度,似乎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演讲艺术家。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没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实践经验以及蓬勃的情感,很难面对一双双挑剔的眼睛,征服来自各方的对立观点。于是相信一点,高压力的确可以带来高品质。

  二是司法能动。巴西法官在介绍自己的司法制度时,流露出对人权保护等宪法价值的高度关注,表达了法官在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实现利益均衡,维护社会价值体系等方面应有所作为的积极思想。其间我特别问了他们对司法能动主义和司法被动主义的看法,无一例外,他们都认为法官不是孤独的行者,法官不可能超脱于社会整体的政治目标。这一点,在印度法官代表那里也得到注解。他说,普通法系的法官试图表现得“非政治”,但事实上他们都有政治倾向以及道德理想,并试图在司法活动中予以表达和实现。我赞同他的说法。

  公法体制的引申意义

  巴西法院体制反映出明显的“公法性”,行政审判、宪法审判在其国家司法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诸如劳动法院、选举法院等特别保护公民权的专门救济机制的设置,凸现了巴西社会生活的重心。对此,我有所不解。在德国访问的时候,我曾就德国发达的公法体制与德国法官进行探讨,并很容易理解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原始积累以及市场经济建设成熟以后,由私法中心转向公法中心的发展需要。但是,巴西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私法法制不成熟,却将以法律手段调整国家与公民关系置于调整经济关系、规范商事生活之上,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公法体制。巴西法官给我的答案是,民主建设与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强化公法体制以保障公民权利可以促进经济的良性运行。仔细思考,这也很有道理,因为上层建筑确实对经济基础有能动作用。至于作用的性质及强度,则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决策环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一直被置于国家生活的中心,这与国家发展历史以及现有的发展阶段有关,与民众对国家发展的心理期待有关。在中国社会,特别是处于发展巅峰的新兴都市,在经济和文化之间,人们无疑更偏爱经济。有了高速发展的经济,我们这块砖是坚硬的,但是,真正好砖,应当有击打的力量,也要有抗击打的韧性。前者来自于经济的硬道理;后者来自于文化的软实力。前者建立民族的信心,后者养育民族的气质。对于中国,我认为这两者都需要。

  艺术的联想

  会议所在的首府巴西利亚是一座新城。所有国家机关的建筑围绕三权广场伫立,风格各异,深有寓意。国会由两个碗形建筑组成,一只碗口朝上,象征广收民意;一只碗口朝下,象征集中民意。宪法法院门前端坐的女神像蒙着双眼,意寓宪法看不见种族、肤色、权势和金钱。高等法院静默于水中,水流自上而下无声流淌,象征人民的眼泪,提醒法官体恤人民之疾苦。站在这样的建筑面前,感到一种真实的震撼。人类怀有很多理想,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但是,理性常常被欲望吞没,留下艺术的残骸。

  值得欣慰的是,总有一些人能以理性战胜情感,貌似卑微地活着,却保持着纯洁的信仰,期望唤醒蒙昧;或者选择牺牲,如苏格拉底一样做殉道者,饮下民主赐予的毒药,以一种悲壮的方式解释人类思想史上必经的苦痛。于是有一种联想:中国是一块发展中的砖,它既需要激越的奋进,也需要沉静的反思,既需要追求目标,也需要坚守信仰。在从泥到砖,从砖到金砖的质变过程中,除了战士,我们还需要艺术家和思想者,给予信仰以力量,给予力量以美感。

  中国与世界

  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常常能感受到不同国家代表不同的民族特性。巴西法官英语都说得很好,表现得热情善谈,洒脱自在,富有乐趣。俄罗斯法官基本不会说英语,表现得内敛一些,严肃一些。印度法官代表只来了一位,曾经做过世界银行官员,算见过大世面,对自己国家的普通法制度非常自负,这种自信在普通法国家法官中普遍存在,并根植于法科学生的血液中。听他演讲的时候,我在想,是怎样的教育,使普通法制度下的法官相信他们的法律制度是高贵的,并有那么笃定的眼神和执著的态度?

  由于找不到中文翻译,我们是唯一必须用非母语演讲并交流的代表团,感觉不便的同时,也感觉很骄傲。以语言为桥梁,中国砖在叩开一个又一个国际领域的大门,中国人也比过去更能理性看待自己的国家和文明,也更在意作为个体与国家荣辱之间的关系。国家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的提升大大拓展了中国砖的自由度,也将更多的外国人变成了中国砖。在一家当地超市,我们遇到一位巴西海洋学家,他到过中国沿海,说再过两年中国将成为世界“Number one”(第一)。尽管这只是一种民间看法,但至少透视了一个现实: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

  宪法、哲学与中国砖的未来

  对于中国砖的未来,我很看重它的哲学传统,并一向认为中国智慧是无法超越的。无论西方经济、政治、法治如何现代化,都不能带来真正长久的幸福,人类的最终幸福还需皈依自然的和谐统一,来自内心的领悟。印度法官说他们的宪法以追求“truth(真相、真实、真理)”为最终理想,说英文的“truth”还不能完全涵盖他们的道德追求,在他们的概念里,他们信仰客观、真实存在的事物,哪怕当下尚未了解,不能感知。他问:中文里是否有对应“truth”的表达,我说,有,即“真理”,并写在纸上给他看(忽然觉得,“真理”二字非常地端庄华美)。他问,有何含义?我说,真,即客观存在;理,即规律或道。“真”、“理”二字合在一起,不仅指客观存在及其规律,也指忠诚的信仰。他问,是否在宪法里有体现?我说,真理在中国的哲学里。

  习法多年,过程很艰难,但思路渐清晰。中国哲学始终指引中国法律和司法的发展方向,并决定它的劲道。法律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政治,也是最浅显的哲学。透过对外交流打开的窗口,我们似乎更能清晰地认识发展的轨迹——中国砖始终在追寻自己的真理,在探索最大的合理性。身处伟大时代,更应当思考:

  国家,个人,

  我们是怎样的一块砖?

  我们愿做怎样的一块砖?

  (作者注:“金砖四国”(BRIC)包括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BRIC恰好是上述四国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因其发音类似“砖块”一词,故得名“金砖四国”。一般认为,最早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高盛公司。2003年10月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报告估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国际舆论认为,在“金砖四国”中,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是中国。)

  (作者单位: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