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北京日报 日期: 2010-05-10 首都之窗
缩小校际差距 促进教育均衡
从2010年9月起,东城区干部、教师全职跨校交流的人数将从上学期的17人增加到100人,交流的时间也将从一学期延长到一学年。市教委表示,这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将在18区县推广。
2009年9月,东城区率先在全市启动干部教师全职跨校交流制度,要求各校中层以上干部3学年内至少完成一人一学期的学区全职跨校交流任务,同时,各校还要保证在3年内派出15%的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完成一学年的交流任务,使教师跨校教研、跨校带徒、跨校送课等教师流动形式成为常态。
目前,全职交流主要有三种教学形式:学科水平相当的教师,在跨校交流后可以彼此交换教学环境,互相切磋;资历较浅的教师如交流到名校,可以留在骨干教师身边做助教,以学习为主;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到普通校不会任课,而是当“老师的老师”,通过组织年级教学、上观摩课等形式,带动整个学科团队发展。
东城教委有关人士介绍,随着干部教师交流人数的增加,2010年9月,一线教师交流的比例也将扩大,“基本上是三七开,干部占三成,教师占七成”。
对此,市教委负责人表示,教师队伍的不均衡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东城区的做法使区内的优质资源辐射到区内更多的学校,值得推广。考虑到北京是一个超大型城市,在现阶段跨区流动还有诸多不便,所以,干部、教师的流动将先从区域内跨校流动开始,待条件成熟后,再把核心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向一些新城输送。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校际差距,近几年来,本市采取引进人才、加强初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开展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发动高校对中学进行“智力支持”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带动了薄弱学校的发展。目前,本市已经形成一支符合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初中教师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初中骨干教师的比例由2005年的7%提高到15%,超过95%以上的初中学校都有骨干教师。(贾晓燕)
|